故事原委
2012年11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,看到陈列柜中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译本时,讲了一个故事:“一天,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,妈妈在外面喊着说:‘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,吃了吗?’他说:‘吃了吃了,甜极了。’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,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,嘴上全是黑墨水。结果吃错了,他旁边一碗红糖水,他没喝,把那个墨水给喝了。但是他浑然不觉啊,还说,‘可甜了可甜了’。这人是谁呢?就是陈望道,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,就是写这本书。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:真理的味道非常甜。”
▲习总书记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讲述真理的味道故事
故事延展
1920年春,陈望道在老家柴屋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,废寝忘食,吃粽子时误将墨水当作红糖水喝了,留下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”的故事。
陈望道废寝忘食
陈望道,浙江义乌人,早年赴日本留学,学习文学、哲学、法律等,接触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,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现状,必须进行社会革命。五四运动后回国,积极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。
1919年底至1920年春,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简陋柴屋里,利用一盏煤油灯、一块铺板、两条长凳,翻译马克思、恩格斯合著的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陈望道为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,忘记寒冷,克服困难,夜以继日,尽心尽力。为了尽可能科学、准确、严谨地将《共产党宣言》译为中文,他首先根据日文版翻译,同时利用英文版和日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相互对照。他克服条件的艰苦和翻译中的困难,“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,才彻底把全文译了出来”。
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。陈望道废寝忘食,全身心投入《共产党宣言》翻译工作,常常“不知东方之既白”。母亲心疼儿子,有一天将粽子和红糖水放到他旁边,让他饿了垫补一下肚子。没想到陈望道吃粽子时,竟将墨水误作红糖水喝了。当母亲在外面喊道: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,吃了吗?他还说:吃了吃了,甜极了。于是,陈望道给历史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。
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中国翻译出版
1920年4月,陈望道披肝沥胆,呕心沥血,终于完成《共产党宣言》翻译工作,遂由陈独秀、李汉俊亲自校阅,8月间《共产党宣言》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列为“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”正式出版。首印版千余册刚一上市立即销售一空。9月应读者要求重版。1921年9月,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,决定重印《共产党宣言》。截至1926年5月,此书已印行17版。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对《共产党宣言》的渴望和欢迎。
陈望道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巨大影响。毛泽东1936年在陕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:“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,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。”其中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鲁迅称赞陈望道说:“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什么‘过激主义’来了,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‘主义’真正介绍到国内来,其实这倒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。望道在杭州大闹了一阵之后,这次埋头苦干,把这本书译出来,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。”
▲陈望道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
“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”
2018年5月,复旦大学将老校长陈望道故居改为《共产党宣言》展示馆,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,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宣讲活动。2020年七一前夕,党员志愿服务队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,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,表达做《共产党宣言》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。
2020年6月27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《共产党宣言》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,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,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。
▲陈望道故居:陈望道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场景再现
真理的味道故事启示和感悟
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”这个故事,妙趣横生,寓意深刻,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他曾多次讲起。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专注好学的精神。中国古代曾有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的美谈。陈望道身居陋室,一盏煤油灯、一块铺板、两条长凳,埋头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,误将墨水当糖水,还说“非常甜”。陈望道的忘我情形,也是知识分子专注好学精神的体现,而更重要的是,他有着古人不可比拟的追求真理的执着、热爱真理的情怀、传播真理的担当,甚至品出了真理的味道!在陈望道身上,真实体现了真理的力量,体现了共产主义者坚定的理想信念。共产党人有了这种信仰和精神境界,就一定可以唤起民众,攻坚克难,最终实现共产主义。